8月17日上海书展期间,《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在上海书城与读者见面。作为丛书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王久辛邀请曹文轩、陈彦、周大新、徐则臣、谢有顺、何向阳、徐刚、阿成、李骏虎、吴克敬等11位作家,挑选其个人创作中篇幅短小、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结集为《大作家的小作文》。
“写作文”是青少年在语文教育中必须要学习的一项能力。对已经成名的“大作家”而言,撰写“小文章”也在他们的写作之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从大作家的文章中挑选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内容,集合成一套“小书”,为青少年提供阅读和写作的滋养,是王久辛十几年来一直想做的事。
王久辛早已邀请许多作家一起参与这套丛书,却一直没有想到一个好的书名作为切入点,直到有一次他听到一位记者谦虚,说自己的文章只是“小作文”,“我一听到‘小作文’就觉得好,‘大作家’对‘小作文’,这不就是现成的名字吗。”他兴奋地去和朋友们讲,“大家全都赞同。”

新书发布。
丛书第一辑、汇聚中国当代国际安徒生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获得者共11位杰出作家,每位作家独立成册,精选其笔下那些最适合青少年品读的散文、诗歌、随笔、游记、趣谈及书评,每一篇皆为短小精悍、意蕴深远的小作文。
王久辛要求从书中的文章篇幅小于3000字,“都是作家的‘散金碎玉’”,“虽然书中收录的都是‘小文章’,讲述的是‘小道理’,但读起来不累,青少年每天读一两篇,只需要花十几分钟,日积月累,也会有大的收获。”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认为“小文章更不好写”,因为在小文章中,“作家要拿出自己的干粮,拿出自己人生的感悟,奉献自己全部的心血,体现自己长期的积淀。”
她表示,《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的11位作者都是文坛宿将,是文学写作的长期主义者,是真诚对待文学、对待读者的人。他们精选和创作适合小读者阅读的作品,帮助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所以这是作家们的倾情之作。
“无数的小文章,就像一个个小棱镜,照出作家的面目,体现作家的人格。” 此外,何向阳认为小文章中体现作家对语言的修炼,“这是对小读者的对于写作的最基本的训练,大作家打一个样,以不同的风格展现中国语言的风格和气派。”
鲁迅文学奖得主、黑龙江省作协原副主席阿成告诉记者,自己花在短篇的时间“至少占写作时间的一半”,他认为短篇对写作能力的历练很重要,“不论是小朋友,还是刚起步的作家,还是要从短文开始写,每天写两三行都可以,慢慢你就会觉得有话要说,就会把笔当成你的朋友,当成为自己代言的‘传声筒’。”
他为自己选集挑选文章的标准是“诚实”,“我希望孩子们看了以后,觉得这位老作家深入了我们的心。”同时,他怀着童心挑选作品,“要明白如水,感情饱满,不要古里古气,才能和孩子们共鸣。”

作者对谈。
在作者对谈中,王久辛表示,小作文有大道理、大思想、大灵魂,我们就想用这样的小文章让孩子们在零碎的时间里,读懂蕴含其中的大智慧。徐刚认为,一个字就是一个概念,对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文字的训练,还要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何向阳说:“这本书讲述了我写作的起源和初心。希望孩子成为我希望的人,但我更希望你成为你之所是,热爱才是最值得过的生活。”阿成认为,在当代文坛,能够为孩子们专门编辑出版这样一套书,既是很难得的事情,也对青少年阅读大有裨益。李骏虎表示,文学教育会给青少年奠定非常深厚的人文学养,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中提升审美、交流感情、滋养生命。

签售现场
《大作家的小作文》丛书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共分为曹文轩《另一种造屋》、陈彦《我的西安》、周大新《曹操的头颅》、徐则臣《风吹一生》、徐刚《当时人物在》、阿成《海岛上的夜雨》、何向阳《读行记》、李骏虎《在晋南的旷野上》、谢有顺《想象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吴克敬《像孩子一样努力》、王久辛《从小看大》11册。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11位大作家出马,这套丛书以“小作文”带给青少年文学滋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