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阳鼓楼。此照片为游客2023年7月拍摄。
5月19日晚,多条“凤阳鼓楼塌了”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20日晚间,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安徽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称,鼓楼楼宇系仿古建筑,其顶部瓦片滑落,鼓楼主体建筑没有坍塌,“鼓楼楼宇1995年建设,履行了相关报批手续。”
网络流传视频显示,大量瓦片从凤阳鼓楼楼顶脱落,并出现大量烟尘。

凤阳鼓楼铭牌。此照片为游客2023年7月拍摄。铭牌显示,该楼宇为1995年底动工。
凤阳鼓楼可分为楼宇和台基两部分。其中,楼宇部分系1995年动工复建的仿古建筑,而在楼宇下面的台基则属于文物。有报道称,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城台上面进行施工的楼宇复建项目至少需要通过省级文物部门和国家文物局的双重批复,但1995年相关报批手续在安徽省文物局就未获得批准,属于违规建筑。
5月20日晚间,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鼓楼楼宇顶部是瓦片滑落,不是网络视频声称的坍塌。鼓楼楼宇在1995年建设之前,已经履行了相关报批手续。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鼓楼楼宇项目不在明中都遗址保护范围内,也不在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
他说:“鼓楼楼宇建设设计样式依据镇江博物馆收藏的明代绢本南京(部分)府县地图集、王剑英编撰的《明中都研究》、袁文新的《凤阳新书》记载的‘栋宇百尺、层檐三覆’。”
有游客向澎湃新闻记者提供的一场铭牌照片显示,台基处单列一个铭牌,显示(土台)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东西向布局。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基为文物保护单位。
而凤阳鼓楼铭牌上写着,鼓楼又称中都谯楼,是中都城的附属建筑,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原楼初建之时“巍乎翼然,琼绝尘埃”,终明一代,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此楼为1995年底动工,1998年10月完成重建的。”
5月20日下午,安徽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鼓楼楼宇瓦片脱落情况通报称,该鼓楼位于凤阳县老城区,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于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楼宇部分已毁于清咸丰三年,现楼宇为1995年建设。5月19日18时30分许,鼓楼楼宇顶部东侧瓦片部分脱落,无人员伤亡。

凤阳鼓楼楼宇部分一角。照片为游客2023年7月拍摄。
对于维修情况,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介绍,2017年以来,鼓楼楼宇零星出现屋顶部分瓦片脱落、檐板损毁。2023年2月,因损毁情况加重,存在安全隐患,启动鼓楼楼宇维修项目。2023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
据央广网报道,仅仅9个月后,同年12月,无人机巡检时发现楼宇顶部南北向出现裂缝。第三方检测机构评估后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修补,当时的结论是“没有整体滑动现象”。
对于此次事故原因,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德永提到:“据气象部门监测,昨天一天的温差高达20℃(最低17℃/最高37℃),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当然,不知道是否和这个因素有关,我们把这条信息也反映给了专家组。”
公开信息显示,凤阳当地国企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曾发布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招标公告。

凤阳鼓楼楼宇部分一角。此照片为游客2023年7月拍摄。
公告称,鼓楼楼宇重檐歇山顶屋面维修,更换损毁檐板、屋椽及脱落瓦片,斗拱、门窗油漆翻新,二楼栏杆加高等。招标预算为400万元。
项目中标方为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法定代表人江永利,持股人分别为蒋建雄、姚国钧和江玉国。

凤阳鼓楼楼宇部分一角。此照片为游客2023年7月拍摄。
2024年3月发布的履约信息公告中,该项目合同金额约341万元,合同结算金额约290万元。
卢德永告诉央广网,施工单位确系上述公司,网传“300万招标”实为当时鼓楼的修缮费用,主要用于瓦片、檩条以及二楼木栏杆的修缮,增加防水层、钢筋网、水泥砂浆层等,还包括脚手架搭建等花费,“这些都是公开信息,网上也都能搜到。至于是否是工程质量问题,需要专家的论证。”
事故发生后,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通报称,凤阳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责令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赶赴现场,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调查核实。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凤阳文旅局回应鼓楼瓦片脱落:鼓楼楼宇系仿古建筑,动工时已履行报批手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